我问佛,为什么要留我在红尘受苦?

我问佛,为什么不给世人一颗纯净的心,让红尘即极乐? 佛说,我给了,每个人刚出生时,他们的心都是一样的,至纯至美至善至真,只不过当他们睁开双眼,就被浮世的假相迷住了本性,让心蒙上了灰尘。 我问佛,佛为什么是佛? 佛说,我也是人,只不过我比你们少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3-08

净慧长老:要敢于承担

要解除生命当下的烦恼,就是要敢于承担,而不是躲避。 心净指我们每个人的心性,我们每个人的心性净了,每个人的佛土清净了,那么国土就能清净了。 学佛修行,没有别的要求,就是如何面对我们生命当下的困惑、当下的烦恼。 人与人之间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3-08

佛法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佛法,便是佛陀所说的教法,即是佛陀教我们用来自利利他的修行方法,以及解释这个修行方法的原理,切勿误解修行仅是出家人的事,也勿以为唯有吃素念佛或坐禅拜佛才是修行,这点可从上面的介绍之中得到理解。也正由于如上的介绍,使我们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3-08

初学佛法时的几个问题 学不学佛都进来看看!

由于无始以来烦恼业障的染污,人们大多具有各种各样的心理缺失,刚刚接触到佛法的时候,没有经过系统的佛法熏修,或者没有明师的引导,或者受到缺乏正信正见者的误导,或本身对佛法的误解,往往在学佛的过程中形成一些不正确的知见。 如果不理清这些知见障碍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3-07

如瑞法师:只要能做到这一点 佛菩萨就会降临到家中

为人子女要常念父母之恩。世人常说百善孝为先,侍奉父母是人类高尚的品德。佛戒虽有万行,亦是以孝为宗。在佛教里,子女对父母之孝,可以归纳为三种:赡养父母是小孝;为父母扬名是中孝;劝导父母信佛,知因识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大孝。我们现在只要能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3-06

净慧长老:怎么样才能心心念念不离修行?

我们的心怎么样才能心心念念地不离修行呢?那就一定要痛念生死,发菩提心。不知道痛念生死,我们这个修行的念头根本就生不起来。为什么要修行,为什么要来吃这个苦,为什么要来进行专修的强化训练?因为我们知道学佛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了生脱死。要了生脱死就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3-06

佛教中的十大真理 一条比一条经典!

何谓真理?在古希腊,“真理”是指公开展现在人的理智之前的东西,具有确实、符合事理原则的意思。在中国老子《道德经》中论及,“道”是自然与天命相合的精神境界,称之为“真理”;孔子亦认为符合天、地、人、三纲、五常的伦理,就是真理。一般来说,世人,尤其是哲学

来源:网络 2017-03-06

功德的大小,关键在于内心

随着我们心的善恶,一切善业、不善业以及业力的强弱,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有些人表面上供僧、修路、造经堂,似乎功德特别特别大,但如果没有善念、只有恶心,这些也只是一种形象而已。所以,功德的大小不随形象,关键在于内心。 《德育古鉴》中有个人叫卫仲

来源:网络 2017-03-06

详细讲解释迦牟尼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2017年3月5日,农历二月初八,是伟大的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的出家日。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今天,释迦牟尼佛为了探索世间诸苦,找寻度化众生、离苦得乐的真谛,选择了出家。释迦牟尼佛出家后历经千辛万苦才悟出真道,为无数众生找到了解救之路,接下来为大家详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3-05

没有欲望 就没有轮回了

人在这个世间都有欲望,如果你没有欲望,你不会到人间来,你也不会到六道里轮转,六道众生统统有欲望。正所谓“情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深不堕轮回。”欲望,是烦恼的根本,一定要觉悟,要把它连根拔除。我们中国古圣先贤也知道,所谓“无欲则刚”、“有容乃大”,这些都是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