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宝刹 正觉古寺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22-01-06


才乡,才子。正知,正觉。


江西抚州:才子之乡,文化之邦。抚州文昌里:东方戏圣汤翁的故里,古代赣东商业的中心。在这片文化昌盛、商业繁荣的热土上,有一座佛教道场,创始历史比文昌里更为久远,这就是江南第一禅林——正觉寺。

   

滔滔抚河,流淌着唐宋佛缘的基因。

   

巍巍宝塔,回旋着明清梵音的遗韵。

   

唐天宝初年,马祖道一禅师来到抚州,心仪犀牛山山水形胜,于是开基立寺,初名为“开元寺”,是为马祖道一禅师江西第一道场。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宋真宗赐名为“正觉寺”,寺名延用至今。“千年的法脉衡岳来贤,千年的丛林汝水创先。”学辉法师创作的佛歌《千年马祖》,形象地讴歌了正觉寺的历史渊源。

    

一千多年的时光叠加,构成了一道绚丽多彩的人文风景;一千多年的历史沉淀,铸就了一座名闻遐迩的佛教禅院。



“正觉江边寺,风烟罨画然。庭罗合抱柏,门泊钓鱼船”。唐宋时期,正觉寺坐落在抚河之畔、文昌桥南,规模宏大,环境清幽,向为文人雅士崇尚自然,寄情山水的精神居所。


元末明初,正觉寺被毁,后由汤显祖六世祖汤伯清重建于文昌里长春坊,并置买田产,供佛斎僧。重建后的寺院“门前有东湖,通文昌桥水。” 依然是风景优美,生机盎然。“城东野色薄招提,负郭腴田水浸堤。云际帆樯山远近,柳边车马路东西。……”明代诗人徐霖所作《正觉寺》一诗,为我们留下了明代正觉寺依稀可见的身影。



胜景与人文对接,历史和现实交汇。历代名人慕名莅临正觉寺,或品茗谈禅,或吟诗作赋,正觉寺一段段禅儒相融的佳话,脍炙人口,广为传颂。


苏东坡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正觉寺内自唐代建有高楼,名为"箨龙轩"。“箨龙”本是竹笋之称。竹为君子化身,高洁、正直、虚心、奋进。正觉寺以竹笋名轩,寓意深刻,品味高雅,箨龙轩由此成为名人荟萃之所,高僧云集之地。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回乡省亲,曾数次莅寺游览,留下《箨龙轩诗》三首传世,笔锋灵动,翰墨留香。明代东方戏圣、临川乡贤汤显祖也曾与临川才子帅机相约箨龙轩品茗赋诗,将临川才子谈禅论道的一抹剪影,定格在正觉寺的岁月流苏中,悠远、绵长!



正觉寺内还有一口水井,名曰“醒泉”。 醒泉水味清奇,据说此水泡茶,饮之可延年益寿。相传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李贽旅抚时,与汤显祖在正觉寺箨龙轩相会,二人志趣相同,相见恨晚,品尝此水后赞不绝口,李贽欣然手撰《醒泉铭》直抒胸臆。明代东方戏圣与泰州学派宗师在正觉寺结下的不解情缘,弥漫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流芳、溢香!


花开花落,缘起缘灭。清咸丰年间,太平军五战抚州城。在战火硝烟中,正觉寺毁于一旦。数年后,太平军一名将军遁入寺中,剃度出家,法名“法果”。后来,法果担任住持,发愿重振,四处化缘。“有志者事竟成”,正觉寺浴火重生,香火再盛,当时的抚州知府为此赠联:“将门才出入空门,一领袈裟,无意恋营中绿柳;杀界喜休开佛界,三生香火,有缘结座上青莲”。



民国初年,正觉寺进入鼎盛时期。寺内有殿宇19栋,僧寮房舍300余间,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还有寺田200多亩,成为抚州首屈一指的大丛林。正觉寺弘法利生,法务昌隆,曾刻印佛经100多种,住寺僧人多达100余人;为绍隆佛种经常开坛传戒,慕名前来参禅礼佛的甚至还有印度、日本等国高僧。由此,正觉古寺更加名闻遐迩,蜚声江南。1926年以后,随着国内战火蔓延,国际列强侵略,山河板荡,民生多艰,正觉寺由盛转衰。


1942年日军窜扰抚州,正觉寺遭到洗劫,僧人被害,损失惨重。抗日战争胜利后,正觉寺在内战的阴影中缓慢复苏。1948年,正觉寺再次传授三坛大戒,是为民国时期正觉寺的最后一点亮色。上世纪五十年代,正觉寺香火日渐式微,佛事活动基本停止。十年内乱期间,正觉寺佛像被毁坏,庙宇被拆除,僧人被遣散,正觉寺绵延千年的香灯至此熄灭。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宗教政策如春风化雨,正觉寺重获新生。1984年,人民政府批准恢复正觉寺,经戒全和戒慧法师主持重建,殿宇佛堂相继建成,佛事活动日趋正常。戒慧老和尚于2002年圆寂,其弟子学辉法师接任住持,正觉寺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易名“正觉古寺”。 


学辉法师佛学深厚,志向高远。为再续正觉寺昔日辉煌,他运筹帷幄,广结善缘,高起点,大手笔规划重建正觉古寺。党和政府支持泽惠禅林,诸佛菩萨加被法雨普润。因缘际会,春华秋实。十年岁月,弹指之间。正觉古寺锦上添花,日新月异。耗资数千万元,拆迁周边108户,寺院占地面积扩至2万余平方米,新的殿堂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钟鼓楼、方丈楼、法堂、禅堂、客堂、斋堂、闻法讲堂、念佛堂、观音堂、伽蓝殿、祖师殿、地藏殿、法师寮、图书馆、藏经楼及箨龙轩等,十余幢仿唐建筑按照丛林规矩精心布局,井然有序。"吉祥源"素斋馆、多功能僧众斋堂、阶梯式"弘法讲堂"、犀牛山中"神蛙洞"、"文殊洞"、大安园和祖师塔林设计精巧,各具特色。最引人入胜则属万佛宝塔,青砖碧瓦,金顶辉煌。宝塔塔体九层,通高66.6米。塔主体回廊层叠,盘旋直上,内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等佛像,或庄严肃穆,或端丽慈祥,林林总总,气象万千。特别是塔裙一楼的三尊特大玉佛冰清玉润,与天棚飞天、神童和莲花彩绘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令人神往。



一进山门,但见寺内遍布绿树翠竹、奇花异草,一年四季鸟语花香,景致幽雅,颇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之妙。信步庭院,放生池中央九曲桥直贯南北,桥中间矗立着石雕海岛观音;大雄宝殿前石雕宫灯、六牙宝象、七宝施食台百年古狮、九层宝鼎、香炉左右对称,依次分列;举目四望,土地庙、孔子山、飞瀑石、佛经墙、石蘑菇、金宝池、石塔、石佛、石童等,参差错落,各有千秋,为佛门净地增添了几许自然风光和文化品味。


坚守初心,正信正行。以佛教振兴为己任,走佛教中国化道路。正觉古寺践行弥陀大愿,常转无上法轮,寺院佛事日渐完善,各种法会相继举行,佛学交流日趋频繁,高僧大德纷至沓来。寺院内终年梵音嘹亮,香烟缭绕,佛光普照,法喜充满。




2014年10月,学辉法师荣膺抚州正觉古寺方丈,国内诸山大德、海外高僧纷纷前来祝贺,四众弟子及社会各界人士上千人共襄盛举,同沐佛恩。为绍隆佛种,续佛慧命,秉承世尊遗教,光大如来戒法,2014年和2017年,正觉古寺和大金山寺两度联合承办传授三坛大戒法会,千年古刹再现鼎盛荣光。2021年5月,学辉法师专心重建法眼宗祖庭——崇寿禅院,其弟子净悟法师接任住持。


与智者为伍,和善者同行。正觉古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出世的智慧,入世的慈悲,举办各种形式的心灵开示、文化讲座,充分发挥佛教净化心灵、启迪智慧的独特功能,引导信众爱国爱教、向上向善。为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民族信仰的重建,正觉寺多次举办音乐晚会、实景戏剧,学辉法师亲自创作佛乐禅音,为观众献出一场场完美的视听盛宴,展现佛教文化和临川文化水乳交融的永恒魅力,践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中国梦。



心怀苍生,大爱无疆。抗战时期,正觉寺义诊施药,救助大量难民,彰显慈悲济世的佛陀精神。进入新时期,正觉古寺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广种福田,服务社会,积极开展赈灾救急、扶贫解困、助学助教、安老慰孤、义诊施药、资助病残等慈善活动,兴办正觉慈爱药房、雨花斋、吉祥源素食馆等利益民众的慈善事业,赢得社会各界的称赞。


寻梦文昌里,祈福正觉寺。随着文昌里古街改造开放,如今的正觉古寺,已成为抚州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的风景名胜,香客如云,游人似潮。东风夜放花千树,火树银花不夜天。每当夜幕降临,华灯齐放中的正觉寺,犹如佛国中的天宫,流光溢彩,殊胜美妙。



一座正觉寺,半部抚州史。正觉古寺,从盛唐走来,历经千年风雨,阅尽人间沧桑,守望着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着中国佛教文化。正觉古寺,向未来走去,传承佛陀精神,拥抱现代文明,在新时代中开新局面,在新发展中创新辉煌。

编辑:果明 责任编辑: 张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