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大师对南北传佛教的认识和阐述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12-04-27

  太虚大师之所以致力于融合南传、北传佛教,促进二者之间的交流,是基于其构建世界性佛教这样一个理念和使命的。他在题为《从巴利语系佛教说到今菩萨行》的演讲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所谓南传佛教是小乘、北传佛教是大乘,这种的称谓是不确当的。”因为这种说法并非古来所有,而是近代佛教史家所创。在太虚大师看来,中国佛教要扭转清末以来的颓势,“成为适应现在世界的佛学”,“成为世界性的佛学”,必须积极吸收包括南传佛教在内的各种佛教思想养分。为此,他站在世界佛教的立场上,对于南传佛教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他指出:“从行的方面说,大乘行不外乎六度、四摄。六度的第一度,四摄的第一摄,同是布施。六度是自他兼利,四摄则专为利他。兼利利他就是大乘菩萨行。锡兰佛教所盛行所表现的,无非是兼利利他的佛教──如僧众律仪严净,闻思精进,通神学会等团体底济世工作,正是合乎大众行的条件。所以我认为说锡兰的佛教是小乘极为不当,锡兰应该是小乘教大乘行底佛教,和中国大乘教小乘行底佛教适得其反。同时,我还以为大小乘的分野,不应单在教理上著眼,从实际的行为表现上来分别,尤为重要。” 他认为教理固然重要,但行为更加重要,因此,对于将南传佛教完全归之于“小乘”的说法予以澄清。

 

  太虚大师站在大乘佛教“圆融”的立场上,提出建立世界性佛学的基本理念:“所谓具有普遍世界性的佛学,其意义是什么?就是要超脱以前历史上各时代、各方域的佛教“教理”、“教制”的拘缚。盖历史的教理,分大乘、小乘,而大小乘中又各自分宗别派,完整的教法便因此趋于歧异。故现在应把这历史的佛教观念打破,要知世界上所流传的经过各时代,各处所的佛法,都以释迦佛所证悟的诸法性相为源泉;而此大觉妙悟的诸法性相,应闻法者的根机差别,流演出种种殊异的法门,故后代有在各处、各时流传的各种佛法。要之,佛法皆从一大圆觉海中流出,佛为一切法本,为一切法藏。” 这是说,佛教的教理在最本质的方面是完全一致的,所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不同的教派,彼此要互相尊重,共同承认,不能因各地区风俗习惯、地理气候等的不同而互相排斥,这种认识本身就是违背佛法的。

 

  我们认为,建设世界性佛教,应当继承和坚持太虚大师提出的原则,协调好南传、北传之间因地域不同、民族生活习惯不同而导致的对教理的不同理解。具体来说,第一,佛教教义应具有超越时空的普世性,它是针对全人类的生活提出的,应适用于世界上所有民族。正如美国学者奥古斯特•卡尔•赖肖尔所说:“佛教虽然起源于印度并反映了典型的印度人的人生观,但它也阐述了不少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佛陀把他的教义看作是为全人类而设,而不仅是为了他自己国家的人民。”

 

  其次,佛教教义又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在其向外传播过程中,佛教对各民族抱着一视同仁的态度,尊重各自原有的信仰。其“众生平等”的观念是它成为超民族世界宗教的重要前提。

 

 

编辑:青尘 责任编辑:李蕴雨

太虚,大师,南北,佛教,认识,阐述,太虚,大师,之所以,致力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