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孤贫 心系国家 胜缘成熟 割爱出家

来源:菩萨在线      发布者:照明      时间:2012-03-31


 

  本焕长老,俗姓张,名凤珊,学名志山,法名本焕.

 

  公元1909年农历九月二十一日,一婴童于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西张湾村一户姓张的农民家中呱呱坠地,取名凤珊。凤珊排行第四,上有一位姐姐、两位兄长,下有弟妹各一。该家庭四代务农,家境贫困,但父母仍咬紧牙根,供凤珊就读于私塾。七岁就读时,父母为他取了学名“志山”,想让这个聪明的儿子读书识字,光耀山村门庭。又因母亲彭氏是当地望族大闺秀,勤劳贤淑,善於教育儿女。兼之志山惟具慧根,勤奋好学,年仅12岁就读完四书五经。岂料,当小志山读到第四年时,父亲去世了,母亲和兄长艰难的供他继续读书。读完六年私塾,他通文达理,人称“小先生”,可是家境太穷困了,大姐已出嫁,兄长常年在外跑生意,弟妹夭折了,家里只剩母子俩相依为命。志山自小就养成勤劳、憨厚、纯朴的优良品德。母亲晚年奉斋信佛,店里供着菩萨像,志山也去拜佛,她经常叫志山读经书。久而久之,志山受到佛的潜移默化,明白学佛可以“端正行为,澄清妄念,转迷为悟,明心见性”。又因当时政府腐败,外侮内患,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志山深感世事无常,渐萌脱俗之念。常到仓子埠报恩寺,听传圣老法师讲经说法,遂立志潜心向佛,追求人生真谛。想起自己学名不是要志在山么,就回去跟母亲、兄长商量,要出家,虽遭反对,却立意出家。

 

  1930年,志山径直到报恩寺出家,传圣和尚高兴的说:“我早看出你与佛有缘,今天你果然出家了,说明你有佛缘,成熟了。”遂收为徒弟,法号本幻,后觉此徒悟性高,慧根焕发,必能济惠众生,1948年接虚云老和尚法后,改名为本焕。由於他刻苦修学,自觉辛勤劳动,每天早起打扫寺院,挑水劈柴,后敬香,习禅,不怀杂念,做到身在佛门,心在佛门,立志成为追求智慧解脱的修行者。如此一来,不仅得到师父的喜爱,还得到经常到庙上拜佛供养寺庙的万遐进女居士的喜爱。万居士乐善好施,是当时湖北省主席万耀的姐姐,当地僧俗称她为万大姑太。由于当地深通经文的僧人不多,姑太认为本幻在这小庙里,难于帮他深造。于是资助并介绍他到武昌宝通寺受戒。

 

  此后,本焕长老到了武昌宝通寺。以圆净的身心,从持松和尚受具足戒。这位博学多才的传戒师对他说:“要领悟到佛的真谛,必须经过一番苦行修炼的功夫,亲自体验,渐入佛心,没有捷径,只有苦修行,才能达到那种境界。”并指出:“你要多走些名刹古寺,多参拜高僧大德,特别要注意持戒修行。”本焕长老牢记持松和尚的话,决心在佛门做位大乘修行者,哪怕是历尽种种艰难困苦,也要寻师访道,亲自体验、苦行修炼。正巧万大姑太来武汉探看弟弟,也到宝通寺来看本焕长老,听了本焕长老受戒后的参悟体会和志向,又慷慨解囊资助本焕长老去参学。是年四月中旬,本焕长老从武昌乘船到镇江,步行六十多华里,到达扬州高旻寺,参拜来果和尚。来果和尚是湖北黄风人,欣然收下这位同乡为侍者。来果和尚要他手抄宋仁宗写的《赞僧赋》。让他“好生体会什么叫僧人,怎样修行”?又跟他讲述临济宗义玄祖师的故事,鼓励他要以祖师爷为榜样,通过严格锻炼、坚持修行,日后终将成为一棵给人荫凉的大树。后来本焕长老自己回忆在高旻寺修行时的情形:“昼则勤修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自消息。”由于艰苦修行,位列来果和尚的十大弟子之一,深得禅师器重。1935年任禅堂维那,次年任堂主,重要佛事活动让他参与或主持。曾经参加八个禅七之后,又打五个生死七,足足九十一天坚持硬坐、静坐定静不到单,以顽强的意志,通过了禅功严峻的考验。

 

(责任编辑:赵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