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德林长老(资料图)
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德林长老开示(资料图)
菩萨在线江苏讯 2015年6月22日19时许,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扬州高旻寺德林长老圆寂,世寿101岁。江苏南通太平寺携全体僧众追思悼念德林长老,祈愿长老不舍众生,早日乘愿再来。
德林法师,1915年出生,河北丰润人。19岁投高旻寺披剃出家,亲炙来果老和尚教诲,长达二十余年,耳提面命,朝夕悟研,尽得临济宗心传,经序为高旻寺四十七世法嗣。
1984年5月,经多方磋商,请回德林长老担任高旻寺住持。德老以重建祖庭为己任,扶刹竿于既倒,兴伽蓝于废墟。以高年硕德,精心策划,广结善缘,先后建成大雄宝殿、禅堂、天中宝塔、水晶宫与大讲堂等。大计宏图,固为佛日增辉,亦为河山生色。
德老秉承来果老和尚衣钵,弘扬祖风,整肃规约,唯倡参禅悟道,精进修持,僧众和合,秩序井然,为各方信善所宗仰,来归问法者不计其数。临济宗风,高扬远播。
德林长老在生前的采访中谈到自己出家因缘:
第一,出家,本来从在家走向出家,是人生一个重大转变。在家和出家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要出家?就是对人生的一个感受。
第二,是宿愿所追。过去的善根,福德因缘,好像你这个人就定了。佛法讲愿,释迦牟尼佛有五百愿,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愿是世出世间人的前导,你要朝前走,就要有愿引导你,我也不例外,转来转去,就当出家人了。我也不是扬州人,但跑到扬州来出家,这是为什么,我也不清楚,但现实的确是这样。我们佛教里常讲,世出世间法都是宿愿所追。
打造一个寺院是要有学问的
“兴丛林,建道坊”,是这些年来德林法师一直在做的事情,高旻寺内大大小小的建筑几乎都融入了他的心血。关于建庙,德林法师这样说:
打造一个寺院是要有学问的,有很深的学问。有钱归有钱,有钱不代表你会建庙。你们看到高旻寺大雄宝殿门前的一头白象和一只狮子了吗?一般的大雄宝殿供奉的是两只狮子,这是相互模仿的结果,并不知其所以然。而高旻寺为什么不和其他寺院一样放两只狮子呢?这个就是学问,佛教的学问。
狮子代表眼睛,白象代表腿。一个人单有眼睛能走路吗?单有腿没有眼睛能走路吗?必须又要有眼睛,又要有腿,在我们佛教界有一句成语,叫做目足兼备方可以到清凉池。清凉池就是成佛的地方。
高旻寺和其他寺院一样,是佛法僧三宝道场。大雄宝殿代表佛宝,藏经楼代表法宝,僧众就是僧宝。高旻寺所有的建筑,就像你们进来看到的大雄宝殿、藏经楼等等都不是随意建的,是表佛法的。能够解读出其中用意的人,才是有学问的人。
一般寺院建筑讲究中轴线,山门、大殿、藏经楼一条线。走进高旻寺大雄宝殿前面这个院子,你们就会发现大雄宝殿在当中,两边两个藏经楼,一个代表权,一个代表实,两边拉下来是五百罗汉堂。佛宝、法宝、僧宝,三宝一体,不能分开。我不说,你们看不出来。所以打造一个寺院,是要有学问的。到寺院看寺院的建筑物,就知道这个寺院里有没有知佛法懂佛法的人了。
高旻寺的这支香是有学问的
都说“天底下的修行者皆为高旻寺的这支香而来”,坐香是高旻寺一个重要庙规。高旻寺自第一代住持纪荫法师开法坐香、悟禅打七以来,世代遵守。关于坐禅修学,德林法师这样说:
高旻寺每年都会组织禅七,永远都是这个样子。平时用功还会有些干扰,到了打七的时候,专门精进。这就是“参”。这个“参”,它也有一定的时间,佛门中的佛事活动,讲究因缘时节,冬天到了,我们就注重加香、打七。等到了夏天,就要学习。夏天怎么学呢?讲经说法。讲经说法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的,你没有学问,就不能讲经说法。在佛门,培养一个讲经说法的人也是不容易的,不会说的,会把佛法讲歪了。
高旻寺“冬参夏学”的庙风延续多年。高旻寺僧每年冬季都坚持坐香,以香计时,要求的是练好坐功,一支香坐不下来,就没有资格参禅打坐。
传说康熙皇帝第五次南巡来到高旻寺,听说高旻寺素有“坐香”的功课,必须敛神静气,排除一切杂念,也想到禅堂“坐香”凑热闹。当他盘膝而坐一个时辰后,再也按捺不住,脑子里出现了无数其他的场景。这时禅堂负责监察的维那拿了一块香板,在康熙左肩上重重敲了两下。康熙欲怒,一抬头,看见禅堂正中高悬“南无阿弥陀佛”,知道这不是皇宫而是菩萨面前,只得按捺住性子。坐香开禁后,康熙责问方丈:“孤家按照佛家规矩,在禅堂坐香,维那为什么打我?”方丈叫来维那,维那理直气壮地回答:“万岁坐下只一个时辰,心已经不在禅堂之上,我怎能不打?”康熙汗颜无语。所以,不管你是谁,要来高旻寺坐香,还是得有点真心、诚心和本事。
法语开示:
1.做功夫要绵绵密密。
所谓绵绵,就是功夫要做细。众生的心都是粗的,心粗。心粗的人,不能用功。做早晚课就是练心。心要细,细了还要细。细了还要细,心不歇,这个心怎么能细呢!心歇以后心才能细啊。
2.生灭都是妄想所生的,妄想是生死的根本。
迷了,看到这个世界是有生有灭。佛说可怜悯的就在这个地方,本来是无生的,而众生迷了以后,认为这是有生有灭的,有生有灭,就起惑造业。
3.念经,这个福报特别大。
持经——受持、读诵、解说、书写,这都叫做持经——得福报。一般人都讲修福报主要是以身体力行,念经也有福报吗?不但是有福报,而且这个福报特别大。所以每一天念一卷《金刚经》,这个功德无量无边。所以此中就要介绍这个持经之福。比较这个福大,大是对小说的,有大就有小。什么大,什么小?此中就用这个“身命布施”来比“受持四句偈”,显这个持经之福。
4.做布施在佛法中不叫功德,叫做福德。
做布施也是一个相。能施的人、所施的物、还有受施的这个三轮,如果有这个三轮,著这个三轮之相,那你这就是生灭法。生灭法——虽然也做布施,当然不能说是没有功德,那不叫做功德,那叫做福德。我做布施嘛,总有好处啊。那么在佛法中讲,它就不叫功德,叫做福德。这个福德是不能了生死的。
5.开悟了,就是离。
一个人在没有开悟之前,见一切物是一种现象;开了悟以后,还见这个物,现象就不一样了。没有悟以前,看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三千大千世界,依正庄严;开了悟以后,再看三千大千世界——没有了。没有什么东西呢?不是那个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没有了;你一开悟,就能没有啦?啊?没有了,就是离啊!三千大千世界还在那个地方解,我不受它转。
6.没有天生的弥勒,也没有自在的释迦。
佛法,就是离相,就是寂灭。很简单!还做不到,慢慢做。没有天生的弥勒,也没有自在的释迦。还是用这句老话来讲,学佛法也要渐入佳境。进入离相寂灭的境界,证得的这个境界,那是圣境界。要渐入。念《金刚经》,念一遍,对我们渐入佳境有一次升华。念一次,有一次升华,不断地升华。讲经也是一样,不但是听经的人的境界是这个样子,讲经的人也复如是啊。讲经,讲一次一样,再讲一次还一样啊?它不一样。
德林长老一生,流水行云百余年,该担当时担当,该放下时放下,末后一着,尽现禅者本色。
相关新闻:
一代高僧:高旻寺德林长老圆寂 享寿101岁
(责任编辑:杨帆)
菩萨在线APP
了解最新佛教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