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少林问禅之“禅文化”研讨会在嵩山少林寺举行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嵩山少林寺方丈永信大和尚为众开示
与会学者向永信大和尚赠送书画作品
与会学者向永信大和尚赠送书画作品
欢喜合影
菩萨在线河南讯 2013年8月17日下午,来自社会各界的居士代表、学者、教授,以及禅文化爱好者百余人齐聚嵩山少林寺经堂,参加本届少林问禅之都市禅堂“禅文化”研讨会。
研讨会开幕式上,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嵩山少林寺方丈永信大和尚为众开示,感谢大家在百忙中来到少林寺参加本次禅文化研讨会。少林问禅活动自2006年创办至今,得到了宗教部门及佛教协会的广泛认可,为广大佛子和禅文化爱好者开通了一个学修平台。都市禅堂“禅文化”研讨会是2013年少林问禅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一种新的弘法形式,都市禅堂对佛教走入大众生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都市禅堂自开设以来,得到了政府和佛教界的普遍关注,希望通过都市禅堂培养出一批师资,让普罗大众沐浴佛法的恩泽。
“都市禅堂,结缘众生。”“深山苍古寺,碧溪锁少林;都市禅文化,悉发菩提心。”开幕式结束后,来自河南省张姓文化研究会、华夏张姓书画院的书画家们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以书画的形式传递心声,向少林寺都市禅堂赠送书画作品。
随后,都市禅堂负责人延贯居士向与会嘉宾详细介绍了都市禅堂的发展情况。他说,首先非常感谢永信大和尚对此次研讨会的重视,没有永信大和尚的慈悲发心就没有此次的因缘聚会。佛教是世间智慧,不离世间觉,应该走向社会;千年的少林寺更应该从“墙内”走向“墙外”,从深山走进都市。希望大家就都市禅堂的核心定位、护法团队建设,以及禅文化如何更好地走进人们的生活等方面,献言献策,让都市禅堂越办越好,利益众生。
先锋学校任晓琳校长在发言时说,近现代以儒释道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冲击。禅对于个体生命来讲,是个人的自我完善;对社会来讲,是对社会的生命教化,是实现自我完善、境界提升的途径,禅文化的推广,可以引领现代人走向一个新的文明。
郑州航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李海龙教授说,都市禅推广的外在条件需要场地、导师和同修,也需要都市禅堂自身思索怎么在喧闹的都市中立身。都市禅堂的创建,未来一定可以解决都市人群精神世界的“温饱”和“小康”。
心一文化创始人刘法慈先生谈道,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想要降服自己的妄心,想要把自己的真心安住于如是的境界,首先需要发一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心,发一颗愿意让众生成佛的心。如果我们都能领会永信大和尚创立都市禅堂的慈悲发心,那么都市禅堂必然得到众位善信的护持,利益众生。
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会长杜卫东教授建议,都市禅堂在未来的推广,应该如念佛堂网点一样,布置的多一些。现代的很多商务写字楼、社区、茶馆都希望导入少林寺传统的禅堂修行方式,以共同推动禅文化的弘扬。
禅文化爱好者丁四方先生最后发言,他说“禅”是一种工具,是一种修行方法,禅是向内求的,通过自身心理的调节达到一种心灵的自在超脱。如何给都市人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甚至精神需求上带来多元性的需求?这种需求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禅”,都市为禅提供了沃土,禅给都市带来了一片清新。
在讨论环节,丁先生说,在机构变革、利益调整、国家形式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永信大和尚发心建立都市禅堂,特别契合当前都市人群的实际需求。都市禅堂初级阶段要具备四个功能:第一,打坐禅修,完善人格;第二,读经说法,传播道德,让宗教道德服务社会主义道德;第三,公益慈善,服务社会,通过都市禅堂的运作,让更多人得到社会救助;第四,发挥少林寺独特的功夫和禅医优势,逐渐在都市禅堂开办青少年武术培训班和中老年人养生培训班,来增加凝聚力,共同推动都市禅堂在城市里生根开花。
本次研讨会由大中原文化讲习团的张志军老师担任主持人,参加此次研讨会的嘉宾还有国学讲师王笑山、卡耐基学校校长王红星、中国水晶博物馆创始者王贵峰,以及学术界、公益圈、企业界等人士。与会者对都市禅堂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也明确表示愿意与都市禅堂携手共同弘扬禅宗文化,相信都市禅堂这颗菩提之树一定会结出丰硕成果。(文图/邹相)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范祖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