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和弟子们在菩提树下
1927年第五次索尔维会议,世界上最主要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聚集在一起讨论新近表述的量子理论
菩萨在线佛讯:“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宗教不但不与科学相违,而且每一次的科学新发现都能够验证她的观点,这就是佛教。”
“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佛学这种直觉的智慧,是一切真正的科学动力。世界上如果有什么真正的宗教的话,那就是佛教。”
“当科学家登上一座高山后,却发现神学家早就坐在那里了!”——爱因斯坦
佛教与全息宇宙的概念
二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诞生于古印度,因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为救度娑婆众生离苦得乐,舍去王位和荣华富贵亲力修行,历经六年时间的苦修,在星月朗照的夜空顿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的主要成就之一就是证悟出“宇宙(法界)同体(全息),物质(万法)皆是幻象”。 这二千多年来,有无数贤人按照佛陀的修行办法进行苦修和参悟,力证佛陀的伟大,并成为法界人天导师。而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各种外相纷繁复杂,使人难于保持平静的心态,精神污染变得非常严重,现时的众生很难相信佛陀的圣言教化了。但星云大师说:现在科学发达,科学愈进步,与佛教的教义愈见契合,科学愈发达,愈能证明佛法的精微高深。
近年来科学界经过实证,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全息宇宙概念:尽管宇宙看起来具体而坚实,但它本质上不过是个幻象,一个巨大而细节丰富的全息图。全息论的核心思想是: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之间紧密关联的整体,任何一个部分都包含整体的信息。这样一个宇宙除了自然的幻影以外,还拥有其它令人惊异的特性,如果粒子表现出的分离是一种幻象,它将意味着世间万物在实在的更深处终究相互关联,存于人脑的某个碳原子中的电子,也同时存在于一条在游弋的鲑鱼中,也同时存在一个遥远的恒星上。宇宙中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虽然人类的本性是分门别类和拆解细分宇宙中的种种现象,但是所有的分类都是必要的人为产物,世间万象最终归于一张天衣无缝的巨网。这一现象如佛陀证悟的:“举心动念法界皆知,万法同体牵一而动全身”。
虽然科学家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在很多方面全息原理的存在是真实可信的,但是却没有人知道人类生活在全息图中这一假设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生活的宇宙其实就是一个全息图!这个全息宇宙的概念早在2500年前,佛陀就已经悟出来了。佛陀在《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宇宙万物都是幻影,由缘聚缘散,而佛教所谓“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正是基于宇宙全息立场,看待所有生灵为一体。
“法法同体,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粒尘沙无不是一个世界”代表了佛教的宇宙观,指出宇宙万物之间有无穷无尽的联系。唐代华严宗的创始人法藏大师在《华严金师子章》中指出:“宇宙间的各个事物由于本体(如佛性、法性、道、无极等)是相同的,因而任何现象都能收尽摄入即包含其他一切现象。事物的任何部分都能尽摄入即包含万物的整体。任何事物都可以普遍摄入即包含其他一切事物。进而,一切事物可以归结为任何一切现象,事物的整体等同于事物的任何部分,任何一个事物也就是其他事物,各个事物都是相同的,即同一的”。
佛教与量子力学
佛陀证悟:宇宙有十法界,即十维空间,心生万法。科学家认为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由原子组成,而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又由夸克组成。科学家认为,夸克和电子不能再分了,它们是没有内部结构的点粒子,因此称为基本粒子。粒子是如何联系在一起而构成宇宙中的各种星系、物质和生命的呢?科学家们认为,这是由于四种类型的基本力,它们是:引力、电磁力、强力和弱力。那么这四种力是怎么产生的那?物理学家们通过探索,提出并逐渐完善了一个新理论——弦理论(String Theory)。弦理论认为,在每一个基本粒子内部,都有一根细细的一维曲线在震动,就像吉他琴弦的震动一样,这根细线被科学家称为“弦”。它实际上并不是实体,“弦”只是震动或波动的代名词而已。震动产生粒子,震动愈剧烈,粒子的能量、质量就愈大,震动得愈轻柔,它的能量和质量就愈小。这里的“弦”类似于佛陀语中的“心”,科学家证明了宇宙完全是震动而产生的,根本没有实在的物质存在,这就是弦理论的核心,宇宙就像一首伟大的交响乐,由无数的“弦”震动组合而形成了。如果把宇宙看作是由宇宙弦组成的大海,那么基本粒子就像是水中的泡沫,它们不断在产生,也不断在湮灭。我们现实的物质世界,其实,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壮丽的交响乐!
弦理论看似玄奥,据说几年前霍金在北京做弦理论的科普报告时,大多数来自北大、清华的学子都说没太听懂,可您是否知道,在2500年前的古印度,佛陀就讲过《楞严经》阐述这一观点,卷三佛说:“汝(指阿难尊者)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阿难,若此邻虚,析成虚空,当知虚空出生色相……”。佛把物质分成微尘,再细分成“邻虚尘”,佛告诉我们,邻虚尘再分下去就变成同时含有物质与虚空性质的东西,最后就是虚空而已。虚空产生有色相物质,佛对物质组成的说法在今天逐渐被科学证实。我们身处的多样性物质世界,真的成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自性本空”的境界!(菩萨在线编辑部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范祖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