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寺庙文物遗迹 瞻仰古刹千年智慧

来源:菩萨在线      发布者:妙雅      时间:2013-07-19


佛法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中(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庄润贵)

 


佛教艺术瑰宝(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庄润贵)


历史积淀的文物保护项目(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陈建新)



寺庙文化传承(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杨志兴)

 

    菩萨在线佛讯 今年,从年初“古刹变身成餐饮会所”到“因暴雨寺庙决定暂时关闭”“工笔重彩重修殿内寺庙”,关于寺庙文物保护方面的消息,一直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


    佛教两汉时期传入,发展进程中佛法思想渗透到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产生了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艺术瑰宝。寺庙文物、千年古刹之所以能够世代流传,依靠的是一代代人不懈努力的管理、保护、传承。


    众所周知,文明有效而直观的载体是文物。寺庙文物是一个角度独特而地位重要的文化载体,蕴含着中国佛教及古代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珍贵信息,是解读中国佛教以及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凭证。寺庙文物能够呈现佛教中国化的轨迹,反映不同社会时期和时代思想背景下佛教的理念与脉络,并能够由此折射出中国佛教界在继承印度佛教思想精髓的同时,不断光大佛教教理、推动佛教发展的智慧光芒。


    “古刹变身成餐饮会所”,据说,某市级文保寺庙历史上曾经长期被占用,试图通过包装和运作,实现寺庙遗产的文化底蕴和公益价值的商业化“变现”。诸多现象,凸显了寺庙文物保护与商业开发之间的矛盾。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拥有历史积淀的文物保护项目商业价值巨大,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究竟是经济开发重要,还是文物保护重要,这决定着在传承古代文明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十字路口,到底做出怎样的抉择。商用开发与文物保护利用是否矛盾?随着政府每年对文物修缮方面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多,会将更多待修的文物保护单位纳入修缮范围,但短时仍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对此,学者和专家分析认为:政策驱动,调动民间资金积极性。并非所有文物点都适合做成陈列馆、博物馆。需要探索的是如何针对不同的文物点,选择适合其保护和彰显价值的利用方式。保护文物不应该只是政府的事,而是全社会的责任。例如:在意大利,个人投资修缮文物,政府会给补贴;企业投入保护文物,政府会减免税收。


    商业活动确实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寺庙文物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但这需要在寺庙文物保护优先的前提下进行。文保寺庙毕竟不是一般的地方,其蕴涵的文化价值是无价之宝,对其进行商业开发,不是不可以,但是要对其商业活动进行限定,对具体的开发方式要有原则性地限制。要通过商业开发更好地保护文物的文化价值,这是商业性开发所要遵循的原则性问题。如何让文物的保护与开发实现双赢,成了考验我们的一个新命题。


    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成为人们自立和进取的精神支柱,佛教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图:菩萨在线 文:妙雅)


相关新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名单 宁夏贺兰县宏佛塔入选

“十二五”重点项目 甘丹寺文物保护工程开工

 

 

(责任编辑:范祖甄)

菩萨在线APP

了解最新佛教资讯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