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少林寺都市禅堂:如何在浮躁中安顿心灵

来源:嵩山少林寺      发布者:妙雪      时间:2013-06-26

杜卫东老师热情授课


互动环节


讲座现场



静心聆听 受益匪浅

 

    菩萨在线河南讯  时下,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让人们日益高涨的物质追求得不到满足,与此同时,精神层面的追求却被忽视,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士,随着外界的影响,内心而变得空前浮躁和不安。那么,面对浮躁,我们如何安顿心灵?


    2013年6月23日下午三点,河南省国学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河南省艺术中心国学讲堂组委会主任杜卫东老师,在郑州市少林寺都市禅堂进行了一场关于《生命智慧——面对浮躁,我们如何安顿心灵》的讲座。30多名同修闻讯走进都市禅堂,静坐观心,面对自我,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讲座伊始,通过一段影片让在座的同修进行了一次宇宙之旅,大家感受到人类在浩瀚的宇宙中是何等的渺小,从而反观自己,不能浮躁。接着,杜老师详细地讲述了人生观的类型、名利观、生死观、幸福观和中道的人生哲学。最后,他还详细解读了如何获得安乐人生的方程式、佛家“八正道”的思维方式,以及“六和敬”人际关系的建立在家庭、企业中的积极作用。讲座妙趣横生,同修们受益良多。


    杜老师讲到,“名闻利养”如“囚”之“围墙”,如果学人不能自觉,便如囚徒一样困于其中。如何在浮躁的世间安顿自心?首先应该“明理”,猛然觉醒,超越名利、欲望的束缚,妙行无住;其次,在每一个当下要“善护念”。人生之路,应从修念(头)开始,只有“正念”才能有“正语”、“正行”,因为正确的念头,决定着我们人生的方向。


    在讲到人生观的类型时,杜老师引导同修思考如何找到生命的支点,既不执着于“有”的人生观,也不执着于“空”的人生观。他说,健康的人生观应该是“以出世的态度去做入世的事情”,这样才能获得无住、自在、圆满的人生。对待名利,我们应该“但看脚下,莫问前程;努力种因,不问结果;但问耕耘,不问收获”,“不执着于已得,也不贪求未得。对已得采取无住的态度,对未来也不祈求,安住于当下内心的宁静”。


    杜老师强调,正是你所做的成就了你,而不是你所说的。你要影响别人,改变别人,不是看你说的多好,而是要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地去做,身教比言传好。


    在互动时,吴居士表示:“这次课程我非常受益,杜老师讲佛法,并没有那么多理论上的词语,而是用他的心在说话。所以,这次课程很‘入心’!把佛法变成生活中的语言,教导大家如何去做,如何去落实,让大家当下受益,这也是都市禅堂的独特之处,很感激都市禅堂能够提供这么好的学习和修行的机会,得以结识这么多具有正能量的护法居士和老师,以后我会积极参加都市禅堂所举行的各种活动。”


    延侃居士表示,学佛就是在生活中磨练心性,慢慢减少烦恼、降低欲望,获得定力,从而不会被外境所干扰。但愿大家都像菩提莲花一样,身处五欲六尘的世间,心却出淤泥而不染,从而觉悟人生,自觉觉他,利益众生。

 

相关新闻:

嵩山少林寺将举行第八届少林问禅之“机锋辨禅”活动

嵩山少林寺都市禅堂:少林八段锦 传播正能量

巴林、乌拉圭、哥伦比亚等国驻华大使参访嵩山少林寺

 

 

(责任编辑:范祖甄)

菩萨在线APP

了解最新佛教资讯

打开